十大南充特产
保宁醋
保宁醋是著名四川特产,中华老字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名醋中唯一的药醋,保宁醋工人至今无人得癌症。保宁醋自1915年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以来,屡获国际国内各类大奖三十余项。保宁醋产于四川阆中市保宁镇,始于五代唐长兴元年(公元936年)设保宁军治时,距今已有1078年历史。近400年来,保宁醋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形成以麸醋、药醋为特色而名扬中华醋苑的百年老字号。保宁醋以麸皮、小麦、大米、糯米为原料,用砂仁、麦芽、元楂、独活、肉桂、当归、乌梅、杏仁等多味开胃健脾,促进血液流动的中药材制曲,取观音寺莹洁甘冽、沸而无沉之唐代古“松华井”之优质泉水(古称观音圣水)精酿而成,近百年来被人们誉为川菜精灵,甚有“离开保宁醋,川菜无客顾”的说法。
南充丝绸
南充丝绸是汉特色传统丝织工艺品之一,南充是四川省丝绸工业的中心,位列中国4大蚕桑生产基地和20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2005年4月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称号。2012年3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南充丝绸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南充地形以丘陵为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栽桑养蚕,具有3000多年的蚕桑历史,素有“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美称,据《华阳国志》记载,周初,今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所产蚕丝织物已经成为周王朝贡品。
顺庆冬菜
南充冬菜
顺庆冬菜又名南充冬菜,与涪陵榨菜、宜宾芽菜、内江大头菜并称为四川“四大名腌菜”。清乾隆年间,南充酱园主张德兴,见嘉陵江边盛产芥菜,他突发奇想,将新鲜芥菜配以盐和香料,装入土陶圆坛密封后放置酱园内。事隔三年,恰逢立春之日,酱园内忽然飘出一股奇特的香味,原来是那个土陶圆坛突然破裂,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众人闻香而至纷纷品尝,果然是爽口。此菜历经三个寒冬,立春之日喷香而出,众人取名为“冬菜”。一传十,十传百,传至京城,成为朝廷贡品。时有民谣“十里飘香不是花,顺庆府中冬菜牙”,十里香南充冬菜由此诞生,经过几百年代代相传,顺庆冬菜秉承百年传统工艺,发扬光大,使南充冬菜这一独特的地方特产日臻完美,名扬海内外。烟山嫩尖冬菜产于南充市青居,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在清朝乾隆年间曾作为朝廷贡品。
保宁蒸馍
保宁蒸馍
保宁蒸馍是阆中市的名小吃,系由清乾隆时回民技师哈公奎所创。保宁蒸馍采用黄酒曲自然发酵自带甜味,故又名保宁白糖蒸馍,既无中式馒头的碱涩味,也无西式面点的微酸味。1912年,获巴拿马国际博展会银质奖章。1990年获评22种省级名小吃之一。据《阆中县志》记载:“保宁麦面最知名,取南麦碾细,保宁蒸馍重罗筛之,蒸为馒首,名曰蒸馍,远行者携千余里外,虽外霉内燥,蒸之移时,而色、香、味、形如故。外来客商多于县中购蒸馍以作馈品。”锦屏山下客留连,蒸馍油茶胜绮莲,蒸馍配油茶是绝配。
营山红油
营山红油又叫营山辣椒油,由红辣椒、菜油、香料等原料煎制而成。“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川、 渝、湘、黔诸省市人普嗜辣味,尤以红油为最常用,不但辣而且香,营山红油久负盛名,是全国各地老饕餐馆之秘密武器。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营山旅游业的拳头产品。
营山红油生产起源于清末民初,营山农户每年春节即新年初一不生火煮饭,让劳累一年的女人休息一天,因而产生了凉面、凉粉等头天作成的饭菜。然而寒冬吃凉食伤胃,而辣椒既可御寒又不伤胃,便生产出了不伤胃的煎椒油.但煎椒油中有辣椒渣,便研制出了不含辣椒渣的“营山红油”。营山红油并非某一人一家所独创,而是清末民初在县城设店、摆摊、挑担经营凉面、凉粉、凉菜的多位业主各显其能的共同智慧的结晶。“营山红油”在原始制作基础之上,逐渐分析其利弊,改变了原始工艺制作量少、含水量高(原水量在20%左右,营山红油仅0.2%左右)、储存保鲜保质期短的弊端,研制而成今天批量生产,保质期长且具三特(即特香、特红、特辣)的优势产品。
营山红油的特点在于“入口不辣回味辣,色红味香满碗巴”,是外地无法做出的。其奥妙一是选料考究。必须是本地油菜籽榨出的鲜菜油和重庆“朝天冲”、“河北小米”、“西充二金条”等驰名海椒,以及中草药及姜蒜等香料匹配。二是工艺独道。传统工艺世代单传,密而不宣的独道技艺在于油温掌控和香料匹配。现在的兴德红油缘于传统技艺,深研油温变数,经过化学和物理方式分离油脂、水分和香料。制作的红油既色红固香,又持久不变。故而深得消费者喜好。
川北凉粉
川北凉粉原为农舍小食,距今已有90多年历史,是中华老字号、中华名小吃、四川省著名商标、非物质文化遗产。
川北凉粉自清末问世以来,以其独具红辣味醇、鲜香爽口的川味风格饮誉巴蜀,流传至今。当时,原南充县江村坝农民谢天禄,在中渡口搭棚卖担担凉粉,他的凉粉制作精细,从磨粉搅制到调料、配味都有独到之处,行人品尝后无不称道,谢凉粉便有了名气。其后,农民陈洪顺悉心研究谢凉粉制作工艺,取其所长并加以改进,凉粉制作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他选用新鲜白豌豆用小磨磨细,十分讲究搅制火候、所作凉粉质细柔嫩,筋力绵软,明而不透,细而不断,调料配味,更具匠心。不到一年,陈凉粉便名扬川北一带,“川北凉粉”也不胫而走。至今南充市和成渝等地的一些凉粉店都仍以“川北凉粉”为招牌,生意兴隆,火爆不衰。
张飞牛肉
张飞牛肉产于四川省阆中市,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四川特产,因其外观特征为“表面墨黑内心红亮”恰好和猛将张飞的形象相似,故称“张飞牛肉”。张飞牛肉表面为棕红色,切开后肉质纹丝紧密如银丝松针相联,不干、不燥、不软、不硬,细细咀嚼,其味无穷,宴席配餐,伴酒佐餐均宜。张飞牛肉在清代乾隆年间就远近驰名,已有二百年历史。民国时期在成都“劝业会”上曾被评为“上等食品”,后在40年代获得成都工业协会优质产品银奖,名扬川内外。1998年获中商部优质产品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
西充二荆条
二荆条辣椒以其皮薄、肉厚、色艳、籽少、油份含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成为郫县豆瓣、重庆火锅调料等的主要原料,西充是四川最大的优质辣椒货源和原料基地。西充地处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浅丘地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十分利于辣椒等作物的生长,辣椒已成为西充县的农业骨干产业。西充二荆条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西充是四川省“二荆条”辣椒生产大县。1977年西充辣椒被四川省政府命名为“四川西椒”,1982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干椒出口基地县”,1999年“二荆条”辣椒干获国家农博会金奖;2002年被国家质监总局定为“国家级辣椒(二荆条)标准化示范县”,同年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农产品(辣椒)生产基地”;2005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命名为辣椒(二荆条)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9年7月,在湖南长沙举办的2009年第三届中国(长沙)国际辣椒产业博览会上,西充县被“辣博会”组委会授予“中国辣椒之乡”的称号,并跻身“中国辣椒百强县”。
蓬安河舒豆腐
河舒豆腐产于蓬安县河舒镇,河舒豆腐历史悠久。相传清顺治年间就有了名气。一直以来受人们喜爱。制作工艺繁复,种类多样,色香味俱全。
蓬安县地处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清溪河穿城而过,著名的百牛渡江就在此,是一座美丽的山水公园城市。公元507年(南朝天监六年),梁武帝为纪念司马相如,以相如之名为县名,公元1371年,并入蓬州,公元1913年蓬州更名“蓬安”,蓬安周子古镇被评为四川旅游“十大魅力风情古镇”。
仪陇胭脂萝卜
仪陇胭脂萝卜
仪陇胭脂萝卜是四川省境内仅仪陇县独有的地方特产,因似女人使用的胭脂而得名,已有百年种植历史。
仪陇胭脂萝卜从根须、表皮到肉全体色泽通红,肉质根呈葫芦形,单个一般重80-150g左右,有须根,横切面呈放射状,肉质致密、脆,微辣,回味甜,其因色泽鲜艳、鲜香脆嫩、营养保健、盐水久泡不烂而驰名。在公元前400年的《尔雅》一书已有胭脂萝卜种植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