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是一座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古城,在历史长河里不时闪现着生活的热情和精致的亮色。一方水土成就一方美食。 “鱼米之乡”的宜兴人精于吃喝,一年四季的热炒冷盘,往往都透露着宜兴人自己的情调和文化。
太湖盛产银鱼,银鱼是淡水鱼,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茭利银鱼是宜兴当地的特色美食,口味独特,外脆嫩,里鲜香。再加上银鱼本身的营养价值颇高,所以这道菜被誉为餐桌上的珍品。
宜兴有道关于黄鳝的传统菜肴——响油鳝糊,不仅好吃做法也非常独特。将烹调后的鳝糊端上桌,再淋上热油,鳝糊在盘中“辟叭”作响。鲜香四溢,口感爽滑
上乘高塍猪婆肉,选不肥不瘦、年龄在五、六年左右的母猪为料,一猪剁六块,入原汤,加盐、陈酒、硝、茴香、桂皮等佐料,压石没汤中,用木柴文火煮二、三小时,至九成熟时停火,将肉取出凉一、二小时,复入汤,靠余火焖至十成熟,清晨起锅拆骨,待凉即成; 高塍猪婆肉色艳、肉香、味鲜、皮沙,为大众喜爱的下酒之物,亦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关于宜兴乌米饭有个传说,目莲的母亲在十八层地狱饿鬼道饱受苦难,目莲修行得道后,费尽周折,求得恩准,去地狱看望母亲,但是每一次备好的饭菜都被沿途的饿鬼狱卒抢吃一空。目莲为了让很饿的母亲能够吃上饱饭,百思不得其法,为此,经常在山上徘徊。有一天(中国农历四月初八),目莲在无奈、烦躁之中,不经意地在山上顺手摘下自己身旁矮树上的叶子,放入嘴中无聊地慢慢咀嚼 ,发现这种叶子非常香润可口,叶汁乌黑。目莲心想,如果用这种矮树的叶汁去浸米,可以煮成乌黑的米饭,然后再给母亲送去,就不会遭狱卒抢吃。于是目莲就将采摘的树叶拿回家捣碎,用叶汁浸米,蒸煮成乌饭后,再给母亲送去。果然,饿鬼狱卒们不再争抢,而目莲的母亲总算吃上了饱饭。
和桥豆腐干是宜兴久享盛誉的特产之一,相传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因其味特别鲜美,驰名遐迩,连清朝的皇帝也赞赏它为食中佳品,定为贡品。 在品种上,有“海鲜豆腐干”、“开洋豆腐干”、“鲜辣豆腐干”、“焦油豆腐干”、“白坯豆腐干”等新品种,采用了消毒防腐真空软包装。和桥豆腐干于2011年被列入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几场春雨春雷的洗礼之后,春笋冒头了,这个时候的春笋最为鲜嫩。油焖笋是宜兴人最常见的吃法之一:新鲜春笋去壳洗净,切成条块,翻炒后加入生抽和白糖,加盖焖一焖,撒上葱花便能出锅了!鲜嫩爽口,鲜咸又带点甜味,久久回味。
糖芋头是宜兴著名的汉族小吃,大浦的特产“香梗芋”,鲜藕,蜜桂花,红米血糯少许,实为时令佳味。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刘少奇主席到江南视察,宜兴特意送上了香梗芋,香梗糯,颇得好评。
宜兴的鸭浇面又鲜又肥又实惠。做浇头的鸭,都是两斤左右的小麻鸭,去头去脚爬,斩个七八块,一块块生鸭肉放在小供碗里,放好佐料,都由伙计半夜起来上蒸笼蒸。宜兴的鸭浇面都用两只碗,浇头一只碗,面一只碗,既当饱,又当菜。吃起来吃一筷面,舀一调羹鸭肉汤,再吃一口酒,喷香透鲜。吃则有力气做生活。
高脚烧饼比苏式月饼要厚,围圆比月饼小,鲜肉馅较多。馒头是蒸,高脚烧饼是烘,贴高脚烧饼一般一只手贴四个,一炉要贴个一百二三十个。因为是现烘现卖,热气腾腾,又香又鲜,咬开来还有卤汁,很受欢迎。
杨巷葱油饼呈月亮型,色泽黄澄澄,酥松,满含葱花香,甜咸适中,油而不腻,十分爽口。记者从杨巷镇志上了解到,杨巷葱油饼的配方和制作工艺成熟于上世纪30年代前期。当时,水网密布的杨巷老街上有一家取名“顺昌祥”的糕饼店,以生产“葱油饼”出名,由在当地颇有名望的糕点名师韦水根老先生创办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