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清代最重要的一座离宫型皇家御苑,是清代皇家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再现・圆明园”研究工作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圆明园面貌进行虚拟再现,展现圆明园面貌。对此,学者贺艳在紫禁城杂志《再现·圆明园——正大光明》一文中作了详细介绍。
圆明园四十景之首为“正大光明”。汇总史料,发现目前正大光明景区历史依据比较充分的有“乾隆初期——乾隆中期 ——道咸时期”3个阶段。
我们首先完成这3个时空单元的复原设计和三维再现。需要明确景区范围和总平面定位。根据档案,可知大宫门和正大光明一区的历史范围,南起“档众木”,北至寿山;东至洞明堂东游廊~东如意门一线,西至清茶房西侧土山至西如意门一线;包含大宫门、东西朝房和转角朝房、东西夹道院,出入贤良门、左右直房、东西朝房和转角朝房,正大光明殿、东西配殿、东西小院,以及石路、河道、影壁等。
但由于本区域尚未进行全面的布方发掘,2002年、2004年文物勘探发现的建筑基址又没有记录坐标数据,所以如何对建筑和山水边界、高程进行准确定位,成为复原中的首要难题。
我们首先根据《正大光明中轴线考古平面图》上标示的大影壁等遗址与西静园公墓围墙的关系,依照1996年地形测绘图和2009年航拍图上的西静园围墙位置,对大影壁、大宫门、出入贤良门、正大光明殿遗址进行了平面定位。
然后根据考古报告记录的各探坑内遗迹分布关系确定正大光明殿与东、西配殿、爬山廊、洞明堂及东、西小院等遗址的位置。并以1965年地形测绘图的山水轮廓为基础,结合2002年地形测绘图、2009年航拍图和考古报告提供的山体、甬路信息,绘制完成《正大光明遗址总平面图》。
根据同治朝内务府《已做活计做法清册》可知:大宫门,出入贤良门和顺山朝房、门前东西朝房,虽然曾经在同治年间重修,但均系在原址“补盖”;劫后幸存的左、右罩门和两侧看墙、随墙门则只是进行了小修小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