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庙,又称“东岳庙”,是我国四大古代建筑群之一。但是呢,其实这个群是否存在,各家一直是自说自话的。我们就拿它们各自的百度百科来说吧。
故宫的百科里,根本没有提这件事;避暑山庄倒是有提到,但说是三大古建筑群,具体是哪三大,也没说;曲阜的孔庙也说是三大,而且还具体说明了,另外两个是故宫和避暑山庄,没有提到岱庙;岱庙是说四大古建筑群,而且还具体的都说了名字。
看的出啊,这个群里也是分先后座次的嘛。
山东岱庙,位于今天山东省泰安市境内,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岱庙始建于汉代,到唐代时规模已经非常宏大。宋真宗大举封禅泰山时,又进行过大力扩建。大体上形成了今天的布局形式。但是之后又是几经战火,处于一种建了又毁,毁了又建的状态。民国十九年(1930年)的“中原大战”时,岱庙成为兵营。所以庙里的建筑和壁画被“炮毁数处”。新中国成立后,对岱庙进行了多次修缮,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今天的岱庙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以三条纵轴线为主,呈长方形布局,总面积达到96000平方米。This so big! 所以这期视频会比较长,而且很多建筑我也只能粗略的一笔带过了。
处在岱庙最前面的是双龙池,但是双龙池是在马路中央的,没有过去的路,也没有进入护栏的入口,就只能翻过去了,也得亏我身手矫健。
双龙池建于清光绪六年,因为池内东南、和西北各有一个石雕的龙头而得名,北面正中的栏板内侧凹刻行书“龙跃天池” 四个大字。双龙池东面立有《双龙池》碑和《万古流芳》碑,都是清光绪七年引水竣工的记事碑。池西还有古槐,池南的大街叫做通天街。
再往北的石牌坊叫做遥参(can)坊,是一个四柱三间的牌坊建筑,规制上是属于棂星门。棂星门我们在定陵那期有讲过,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遥参坊宽9米,高5.8米,额板上题“遥参亭”三个大字,落款是“乾隆三十五年”。中门额枋上有三宝火焰纹珠,有点类似于明十三陵神路上的火焰牌楼,柱顶的小兽唤作“望天吼”,也跟明十三陵神路华表上的小兽一样。其实华表和棂星门是属于师出同门的,都源于古老的诽谤木,《淮南子》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最初诽谤木是用于一些公示性的展示活动。棂星门和华表虽然从诽谤木独立演化出来了,但在发展过程中还是一直相互借鉴的。就比如牌坊上插的云板,都是云头向内,云尾向外,华表也是这种形制的。对了,日本的鸟居也源自诽谤木。石坊东西两侧的铁狮也是清代立的。
再往前就是遥参亭的山门了。注意,这是遥参亭的山门,不是岱庙的。遥参亭是岱庙前的一个小庭院,古代帝王祭祀泰山前,必须先在这里遥祭参拜,所以叫“遥参亭”嘛。
山门是一个三间单门洞,进深两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小兽数量上有三个。彩画是旋子彩画。门前正中写“泰山第一行宫”六个大字。进门后,上方写“登泰山起点”五个大字。
再往前,就是遥参亭的第一进院子了。院子正前方是一座“仪门”,仪门就是第二道门,明清官府、宅邸的大门内会再设置一道正门,叫做“仪门”。
再往北就是遥参亭的正殿了。正殿是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小兽数量是4个。
我是不太懂啊,这应该是避雷针吧,为什么要做成一个画戟的样子。
大殿正前方是一方刻有“泰山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之印”的石制方印。是清朝皇帝祭祀泰山时御赐的。
也就是说正殿里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就是人们俗称的“泰山娘娘”。殿内两侧还供奉有送子娘娘和眼光奶奶,院子东侧的偏殿供奉的是慈航大士,西侧的没有写名字,我也不认识。具体的泰山信仰,我们留到下期泰山篇再详细讲解吧。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第二进的院子了,一眼就看到一尊大鼎啊。注意了,其实再门旁,有两尊石像生,从服饰来看,像是明代的,跟明十三陵神路的石像生很类似。
说回这尊大鼎,很气派啊,你以为是商周的,其实可能就是上周的,化纤的。
大鼎往北是一个四角攒尖顶的台亭,很简单的一个亭子。
再往北,就是遥参亭的后门了,我们的岱庙之旅才要正式开始呢。我说很大吧。
出了遥参亭,就看到了一座非常气派的牌坊,叫做“岱庙坊”,石坊是一个四柱三间三楼的建筑,东西长9.8米,南北宽3米,通高11.3米。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山东布政使施天裔主持建造的。石枋上部是歇山顶,正脊两端设有巨大的螭吻,中间立宝瓶。额枋上浮雕有麒麟、仙鹤等祥瑞图案,边柱外浮雕升龙。柱子的南北抱鼓石上还各有巨狮蹲列。整体结构浑厚,造型凝重,是泰山上体量最大、雕刻工艺最为精美的一座牌坊。
牌坊再往北,就是正阳门,也就是岱庙的大门了。正阳门始建于宋代,当时叫做太岳门,明代称为岳庙门、岱庙门,清代称为正阳门。现在的正阳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明代的遗址上,根据宋代《营造法式》一书重修的。
正阳门通高19米,门洞宽4米,进深17.7米,其上城楼高11米,是一个单檐歇山顶建筑,小兽数量是7个,彩画是旋子彩画,画戟。
正阳门也名“五凤楼”,但为什么这么叫我就不太懂了。我们知道,故宫的午门也叫“五凤楼”,但那是因为除了正中的城楼外,旁边还有四座建筑,所以才叫“五凤楼”。但正阳门旁边也没有其他建筑呀,难道是附会北京故宫的午门?
穿过正阳门,我们就正式进入岱庙了。
大家注意看岱庙的四个角楼的名字,乾、坤、巽【xùn】、艮,这是八卦呀。
小弟不才啊,高中时沉迷过一段时间的《周易》和八卦,虽然一知半解吧,但还是认出来了,这是一个后天八卦呀。
具体的太极、八卦,我确实一知半解的,没法讲的太详细,只是简单科普一下,八卦分两种,一种是内圈的,叫做先天八卦,相传是远古的伏羲绘制的。而外圈的,叫做后天八卦,据说是周文王绘制的。“文王拘而演周易”嘛,大家读书时都背过。
扯远了,过了正阳门就是岱庙第一进的院子了,院中有棵“挂印封侯”柏,据说石汉武帝时候种的。由于树枝上有个树瘤,后人借关羽“挂印封金”的典故,起名叫“挂印封侯”柏。
但具体那个树瘤在哪?我找了半天没找到,各位有眼力好的可以看看。
院子的东西两面各有一通石碑,东侧为宣和碑,是岱庙最大的一尊龟趺碑。石碑立于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碑高9.2米,宽2.1米,厚0.7米,重约4万多斤。碑文中记载宋代时岱庙已有建筑“八百一十有三楹”。背面的刻字是明万历十六年(1588)山东巡抚李戴和巡按吴龙征题的,田东写的“万代瞻仰”四个字,字径1.2米,是岱庙大字之冠。
西侧的石碑叫做“祥符碑”,是岱庙现存最早的龟趺碑。立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是宋真宗加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时立的封号碑。碑高8.2米,宽2.1米,厚0.6米,碑文由北宋翰林学士晁迥撰文,翰林待诏、朝散大夫尹熙古奉敕书并篆额。背面的“五岳独宗”四个字,是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山东巡抚右佥都御史固安张允济、巡按监察御史太原王立贤题写的。
院子正北面是配天门,出自《庄子》中夸赞孔子的话:“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帝王来岱庙祭祀时,会在此门前降下銮驾,到里面稍作休息,并净手后才能进入后方的仁安门。
配天门是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小兽数量是5个,画戟。殿内原本供奉的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星宿。但现在是作为书画展览厅使用的。殿前的两尊铜狮,是明万历年间铸造的。
再往后是第二进的院子了,院子两侧有两个水池,但都是现在建的。
院子最北面是仁安门,取自《论语》里的“仁者安人”,仁安门始建于元至元三年(1266),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毁于火灾,后来也是屡次重修。
仁安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是一个单檐歇山顶建筑,小兽数量是4个,画戟。建筑规制上属于抬梁式中的厅堂造。门内原本供奉的是天聋、地哑两尊神,是文昌帝君的两个侍童,文昌帝君是道教神话中主管士人功名禄位方面的一位领导。
仁安门以前有环廊跟后面的天贶殿相接。
再往北,就是第三进的院子了。
有一个发现让我非常震惊,看这个台阶旁的石垂带,这光泽,这不是铁皮的,这是石头的呀。千百年来,得有多少孩童从这里滑下去,才会滑出这么深,这么光滑的垂带呀。
什么叫做文明古国呀,就一句话,底蕴!
往前走是阁老池,阁老池东西长11.4米,南北宽7.9米,四周设有石栏。池内外共有九块太湖石,又称玲珑石。因石头形状像老人,所以叫做“阁老池”。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皇帝来岱庙祭祀时,有一定地位的人会站在这里,所以后人才建池,来明确规矩。
再往北是扶桑石,名字出自《淮南子·天文》:“日出于旸【yáng】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为晨明”。扶桑原本是一课古神树的名字,相传这个石头形似扶桑,所以起名叫“扶桑石”。石头上有明代人沈应龙所题的 “扶桑石”三个字。
扶桑石,俗称“迷糊石”。民间一直延续着一个有趣的“摸福”游戏:参与者闭上眼睛,围着扶桑石顺时针转三圈,再逆时针转三圈,然后去摸北面的古柏树,传说能摸到的人就能得到泰山神的赐福。
再往北就是天贶【kuàng】殿了,也是岱庙的正殿。
大家有没有觉
得奇怪呀,封禅泰山的帝王有秦皇汉武、汉光武刘秀、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héng】。岱庙院子里还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去东岳封号碑”。但唯独有一位的德才兼备的皇帝,迟迟没有登场。没错,他就是我们节目的常驻嘉宾,最受大家热爱与追捧的“十全老人”,你滴乾隆!
之所以迟迟没有出场,那是因为主角往往在最后才出场。那么怎样的出场才够华丽呢?在院子里刻碑?那不就跟别人一样了嘛。要刻就刻在最显眼的地方!
天贶殿里面有点不合适,毕竟是祭祀泰山神的地方,那就在大殿前立两座碑亭吧!
是的,大殿两旁的碑亭就是乾隆皇帝立的,上面刻满了乾隆皇帝写的诗。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有那么多诗吗?立了两座碑来刻。
那你就too young,too simple了。乾隆皇帝一生前后十次来到岱庙,共题泰山诗一百七十多首。两座碑,再来十座碑都不一定刻的完。
好了,书归正传。天贶殿是一个九五开间的重檐庑殿顶建筑,这是属于最高等级的建筑规制。跟它规制一样的有曲阜孔庙的大成殿、朱棣长陵的祾恩殿、据说还有明代初年故宫的奉天殿,也就是今天太和殿的前身。也就是说,天贶殿属于帝王级别的建筑。
大殿整体处在一个金刚座的台基上,小兽数量是6个,不亏是正殿,方天画戟啊!(义父在上)
彩画使用的是旋子彩画,为什么不是最高等级的和玺彩画呢,我认为是沿袭了明代的规制,清代在修缮的时候没有做这方面的调整。
天贶殿里祭祀的是东岳泰山之神。其实最开始唐玄宗封禅泰山的时候,封的是“天齐王”。宋代时加封为“仁圣天齐王”、“天齐仁圣帝”,元代加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岳渎之灵受命于上帝,非国家封号所可加”,所以下诏去掉泰山帝王封号,改称“东岳泰山之神”,并在院中立碑诏告天下。
天贶殿内绘有著名的《泰山神启跸【bì】回銮图》壁画。东面叫“启跸图”,西面叫“回銮图”。画高3.30米,全长62米,总面积204平方米,看似描绘了东岳大帝出巡和回归的巨大场面,其实是描绘的宋真宗封禅泰山时的盛况。
天贶殿壁画原本是宋代所绘,但金代和元代天贶殿数次毁于火灾,壁画遭到较大破坏,金、元、明、清各代均有补修。从壁画下部的特点来看,采用白描画法,色彩为平涂,重人物轻景物,人物为正面,侧面很少,前后没有大小之分,是我国传统画法,可能在修补时按原样绘制的,部分保存了宋代原作面貌,是研究宋代壁画的珍贵资料。壁画上部的建筑部分,画法明显采用了透视法,而西洋画是在清初才传入中国的,因此,可以断定现存壁画不是宋代原物,而是清代补修、重绘的。
其实第三进的院子里,有历代大量的石碑,是研究龟趺碑演化历史的重要实物参考。
当然,院子东侧有立有一尊“五三纪念碑”。
1928年5月3日,日寇在山东省济南向国民党军发动进攻。由于蒋介石一味妥协退让并下达不抵抗命令,大量中国军民遭到屠杀。这次惨案,日军杀死1万余名中国人,连中国政府派出的交涉人员也被枪杀。这次惨案激起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同时也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但是人民贫弱,国府无能。次年,日本政府与国民党政府达成协定,从济南撤军,这事就这样结束了。
希望国人不要忘记曾今的耻辱,“原谅侵略者,那是上帝的事情”。
再往后就是后寝三宫了,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历代均有重修。中寝宫是为泰山神妃“淑明后”修建的后宫。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一个单檐歇山顶建筑。小兽数量是4个,画戟。
因为泰山神是帝王级别的神,而有帝就得有后,有后就得有宫室,于是大殿后建起了后寝三宫。
再往北就是岱庙最后一进的院子了。
院中有一座铁塔,一座铜亭,以及东西花园。铁塔铸造于明嘉靖十二年,塔身原为八角十三级,分层铸造,而后套合而成。但抗战时被毁,现仅存底部四层。
东西花园就是供游客休息的地方。
再往后的厚载门,就是岱庙最北面的大门了。厚载,取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登上厚载门,就能看到北面的泰山了。下一期,我们去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