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景点讲解简短(故宫最全文字讲解,轻松玩转紫禁城)

14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01 20:28:37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北1km,景山南门对面。故宫外围是一条护城河,河内是周长3km、高近10米的城墙,城墙四面都有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造型别致,玲珑剔透。

故宫大体可分为两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内廷。其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对称。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玩之所。现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有综合性展览,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是中国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

现在是疫情期间,故宫至少提前一天预定。

预定的渠道

  1. 美团预定
  2. 大众点评
  3. 故宫博物院公众号预定

值得注意的是,故宫的门票是成人60元一位,不包括珍宝馆和钟表馆,这两个馆需要另外收费,10元一个馆,推荐珍宝馆,里面有镇馆之宝—明清皇后凤冠。

故宫如何进?

从2011年7月2日开始,故宫只能自南向北单参观,午门(南门)只作为参观入口,神武门(北门)和东华门(东门)只作为参观出口

为什么呢?一来游客太多要保证安全,二来午门以前只有皇上能走,是故宫正经八百的正门!

故宫平面图

路线

进入故宫,首先是外朝区域。

外朝由中路三大殿、东路文华殿和西武英殿3个官区所形成的3条轴线,中路为主,东、西两路为辅弼。国家大事、庆典朝贺至君臣公务都在此进行。

三大殿:

三大殿是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或者举行盛典时用的宫殿。

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大的宫殿,中和殿最小。

三大殿是中国明清宫殿建筑,体现了中国宫殿建筑的以下特点:平面布局以大殿(太和殿)为主体,取左右对称的方式排列诸殿堂、楼阁、台榭等建筑,殿堂建筑以木构架支撑,都柱底下有石柱础,砖修墙体北、西、东三面维护坐北朝南,上盖金黄色琉璃瓦屋顶。

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中国现存规格最高的宫殿,被称为“东方三大殿”之首。
殿内装饰十分豪华,金砖铺地,摆放着金漆云龙纹宝座,镶嵌了成千上万条金龙纹,精美异常。
殿前还设有日晷、铜龟、铜鹤等,并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同时,这里也是紫禁城的重心所在,用来举行各种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皇帝大婚、册立皇后等。

中和殿:

明清两朝,太和殿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先在中和殿小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中和殿查验种子和农具。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中和殿阅视奏书。玉牒告成,恭进中和殿呈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 。清代每七年纂修一次皇家家谱。纂修工作完毕后就会在中和殿上举行仪式,送呈皇帝审阅。有时候皇帝也会在这里召见官员或赐食。

保和殿: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

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

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至顺治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

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殿试地点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殿试是封建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亲自命题,指定大臣问卷,皇帝还要亲自阅看前十名的卷子。考取第一名的为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称探花,高中者均被赐予进士及第并委以高官。这样的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参加者一般须经过乡试、会试考中贡士方能得到参加殿试的资格。殿试的仪式十分隆重,举行时间有过几次变动,清初曾规定在四月初,后改在五月初。乾隆十年(1745年)曾改在四月二十六日,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又改在四月二十一日举行,以后遂成定制。

当日,捧题官及内阁官由内阁经中左门至保和殿,将皇帝钦命之题陈于殿内东旁黄案上。新贡士由鸿胪寺官引导至丹陛两旁排列,按会试中所种名次,单数者列东,双数者列西。皇帝御殿,作乐鸣鞭,众贡士和王公大臣皆向皇帝行三叩九拜礼。礼毕,皇帝回宫,礼部官员散题,贡士跪受,然后入殿,在殿内两旁试桌答卷。殿试日给二餐,早餐,每人馒头四个、汤一碗;午餐,每人饼四张、梨二个、茶一巡。

试卷所采用白宣纸,每份考卷的第一页,填写应试者的姓名、年龄、籍贯及三代履历。考毕交卷之后,首页由弥封官折叠成筒,密封后加盖关防。其余卷面、卷背及骑缝之处,则加盖礼部之章。考卷由皇帝任命的八名读卷官评阅。读卷大臣认为答得好的卷子,就在上面画一个圈,最佳试卷就画八个圈。试卷以画圈多少排名次,然后将前十名进呈皇帝,由皇帝钦定名次。

进士甲第的选定也并非全都出于真才实学。有时是凭皇帝的一时高兴。

如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殿试,吴情中了状元,因“吴”与“无”同音,嘉靖帝便说,“无情”岂宜得第一。当天夜间,嘉靖听到雷声轰鸣,不假思索,决定让秦鸣雷做状元。这真是会写文章不如有个好名字。 再如光绪二十九年殿试,名列前十名的有个叫王寿彭的,读卷官对寿彭两字大加赞赏,传说中的彭祖活了七、八百岁,为了博得西太后的欢心,并且庆祝她十月初十的寿辰,于是认为“寿彭”两字富有吉祥喜庆之意,因此主考官破例把王寿彭提拔为状元。

五月二十五日,公布考试结果。新科进士们由午门进入太和殿广场向皇帝行礼,尔后,出宫。这时,顺天府尹已为状元准备好了伞盖仪仗,府尹给状元披上红带,戴上大红花,并向状元、榜眼、探花各敬酒一杯,扶状元上马,送状元回府第。第二天,礼部设宴款待新科进士们,称为“恩荣宴”或“鹿鸣宴”。

我国最后一次殿试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共取过进士150人。从此以后,在中国推行了一千余年的封建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了。

武英殿:

武英殿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建于明初,为帝王斋居和召见大臣的地方。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后在武英殿举行了即位仪式。清兵入关之初,多尔衮也曾在这里办公。其后,武英殿成为清廷政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如今这里称为展览书画的场所,各种珍贵名画再次轮番展出,其中最轰动的是多年前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展览。

遗憾的是,到的时候已经闭馆。

文华殿:

文华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因其位于紫禁城东部,并曾一度作为“太子视事之所”,五行说东方属木,色为绿,表示生长,故太子使用的宫殿屋顶覆绿色琉璃瓦。

文华殿初为皇帝常御之便殿,明天顺、成化两朝,太子践祚之前,先摄事于文华殿后因众太子大都年幼,不能参与。如今这里被改为陶瓷馆,展出各种造型精美的瓷器制品。

后宫

宫寝生活区主要包括紫禁城的后寝称内廷)部分,即皇帝和他的后妃们日居住的地方,还有一些内廷便殿,如养宫寝生活区主要包括紫禁城的后寝称内廷)部分,即皇帝和他的后妃们日居住的地方,还有一些内廷便殿,如养心殿区、斋宫区。

后三宫:

乾清宫始建于明永乐年,曾数次遭焚和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建。“乾清”为乾天清正之意。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自明至清康熙时期,这里都是皇帝居住的正殿。明代皇帝驾崩后亦在此停棂,以示“寿终正寝”。

据记载,明代乾清宫有暖阁9间,宫内共置床27张,连近侍也不清楚皇帝究竟在哪张床睡觉。但皇帝们仍然无法做到高枕无忧。嘉靖年间的“壬寅宫变万历年间的“红丸案”和“移宫案”均发生在乾清宫。

清雍正以后,皇帝寝宫移至养心殿,乾清宫成为君王理政和举行节庆大典的重要宫殿之一,清康熙、乾隆两朝曾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时期屡次重建、重修。“坤宁”为坤地宁定之意。宫殿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

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后的正宫。第一位住进坤宁宫的是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其后,明代每位皇后都以坤宁宫为寝殿,李自成攻入北京时,明朝最后一位皇后在此自缢而亡。

清代,坤宁宫虽仍称正宫但皇后日常不住在这里,只是作为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帝以及逊帝溥仪大婚时均先在此居住二日,再迁居乾清宫或养心殿。

坤宁宫在清代的另一主要功用是作为萨满教祭神的场所。殿内按满族在东北时的习俗改建成了“口袋房,万字炕,烟筒座在地面上”的形式。每天这里都要宰杀烹煮两口毛色纯黑的猪祭神,还会分派给王公大臣和宫廷侍卫们吃。

交泰殿是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约为明嘉靖年间建,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殃及此殿,当年重建。“交泰”取自《易经》中“天地交泰”,意为乾坤、阴阳、上下相交,万物通畅而得以生养。

交泰殿与中和殿略同,体积是后三宫中最小的一个。紫禁城从太和门到乾清宫,一直是以龙作装饰,交泰殿才开始出现龙飞凤舞的图案。殿内悬挂着清康熙帝题写的“无为”匾,东西两间设巨大的铜壶滴漏和机械自鸣钟宫内时刻即以此为准。

清乾隆年以后,象征皇权的二十五方宝玺平日贮藏在殿内。正月择吉日举行开宝仪式,标志一年的政务开始,岁末则有封宝仪式。明代宦官专权,清顺治帝为了吸取前朝教训和严戒太监不得干预朝政,曾将“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树立在交泰殿中。

东六宫

东六宫在故宫中轴线东侧的东一长街,是一组由六个相同形式的院落组成的建筑。六宫分别为: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

景仁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长宁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

景仁宫明代为嫔妃居所。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康熙帝生于此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硕裕亲王福全丧,康熙帝为悼念其兄,再次于此宫暂居。其后此宫一直作为后妃居所,乾隆帝生母孝圣宪皇后、咸丰帝婉贵妃、光绪帝珍妃均曾在此居住。

承乾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为承乾宫。清沿明旧称。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

“承乾”一名,意思是在承乾宫居住的妃子,一定要顺承皇帝,不能于皇帝不敬。

此宫在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顺治帝孝献皇后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咸丰帝云嫔、婉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钟粹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钟粹宫,隆庆五年(1571年)改钟粹宫前殿曰兴龙殿,后殿曰圣哲殿,为皇太子居处,后复称钟粹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后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多次修葺。清晚期于宫门内添加垂花门、游廊等。

钟粹宫明代为妃嫔所居,曾一度为皇太子宫。清代为后妃居所。清咸丰皇帝奕詝幼年在此居住时,道光皇贵妃,即恭亲王奕訢之母亦居此宫,代为抚育奕詝。咸丰帝孝贞显皇后(即东太后慈安)自入宫即在钟粹宫居住,直至光绪七年(1881年)去世。光绪大婚后,隆裕皇后也曾在此居住。末代皇帝溥仪入宫后也曾在此宫住过。

常年在此进行故宫藏玉器类文物的展示。

钟粹同钟萃,古代是汇集精华、精粹的意思。

景阳宫,位于钟粹宫之东、永和宫之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阳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阳宫。清沿明朝旧称,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代为嫔妃所居,明神宗皇帝的孝靖皇后曾居此。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后改作收贮图书之所。

后院正殿名为“御书房”,面阔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次、梢间为槛墙、槛窗,檐下施以斗栱,饰龙和玺彩画。清乾隆年因藏宋高宗所书《毛诗》及马和之所绘《诗经图》卷于此,乾隆御题额曰“学诗堂”。东西六宫年节张挂的《宫训图》原收藏于此。东西各有配殿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以旋子彩画,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格局。

常年在此进行故宫藏珐琅器文物的展示。

永和宫,位于承乾宫之东、景阳宫之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亦有修缮,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明代为妃嫔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宫。其后,又有道光帝静贵妃,咸丰帝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等先后在此居住。光绪大婚后为瑾妃居所。

延禧宫,人们可以见到一座不伦不类的“西洋烂尾楼”,这就是俗称“水晶宫”的延禧宫了。

延禧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东二长街东侧。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延祺宫。清代又改名为延禧宫,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延禧宫起火,烧毁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等建筑共25间,仅余宫门。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提议复建,但未能实现。

宣统元年(1909年)端康太妃(光绪帝的瑾妃)主持在延禧宫原址兴工修建一座3层西洋式建筑–水殿。当时队这座西洋宫殿的设想是:水殿的墙壁隔着两层玻璃,玻璃夹层里注水养鱼,在建筑外面也注水养鱼,环以假山相饶。主楼每层9间,底层四面当中各开一门,四周环以围廊。水殿的四角各接3层六角亭1座,底层各开两门,分别与主楼和回廊相通。据《清宫词》、《清稗史》记载,水殿以铜作栋,玻璃为墙,墙之夹层中置水蓄鱼,底层地板亦为玻璃制成,池中游鱼一一可数,荷藻参差,青翠如画。当时端康太妃像借助修筑此水殿而虎炳千秋,甚至还拉着隆裕太后题匾额曰「灵沼轩」,“可惜”呀,水殿还没有修筑好,清王朝就覆灭了,所以,就留下了这座皇宫中的西洋烂尾楼。俗称「水晶宫」。

西六宫

位于中轴线左侧,与东六宫对应。清朝在雍正朝以后的历代皇后,皆不再以坤宁宫为寝宫,而是在东六宫或西六宫选定一坐空宫为寝宫。晚清时期西六宫的格局改动较大,不再与东六宫对应。

包括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启祥宫太极殿)。

永寿宫,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毓德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又更名为永寿宫。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皇帝曾在此召见大学士申时行等人;崇祯十一年(1638年),因国内灾情异象屡屡出现,皇帝在此宫斋居。清代顺治帝恪妃,嘉庆帝如妃曾在此居住。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崩,孝圣宪皇太后居永寿宫,乾隆皇帝居乾清宫南廊苫次,并诣永寿宫问安。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和硕和恪公主下嫁、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均设宴于永寿宫。道光中晚期,外侮内患日盛,而朝廷内部一味讳饰,将各疆吏密奏匿于永寿宫。光绪以后,此宫前后殿均设为大库,收贮御用物件。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文物陈列室。

翊坤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居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翊坤宫。清代曾多次修缮,原为二进院,清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

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寿辰时移居储秀宫,曾在此接受朝贺。光绪帝选妃也在此举行。

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储秀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所居。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曰储秀宫。清代曾多次修葺,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祝慈禧五十寿辰,耗费白银63万两进行大规模整修,现存建筑为光绪十年重修后的形制。

储秀宫原为二进院,清晚期拆除了储秀门及围墙,并将翊坤宫后殿改为穿堂殿,称体和殿,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形成相通的四进院落。储秀宫前廊与东西配殿前廊及体和殿后檐廊转角相连,构成回廊。回廊墙壁上镶贴的琉璃烧制的万寿无疆赋是众臣为祝慈禧寿辰所撰。

储秀宫的庭院宽敞幽静,两棵苍劲的古柏耸立其中,殿台基下东西两侧安置一对戏珠铜龙和一对铜梅花鹿,为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大寿时所铸。东西配殿为养和殿、绥福殿,均为面阔3间的硬山顶建筑。

后殿为丽景轩,面阔5间,单檐硬山顶,有东西配殿曰凤光室、猗兰馆。慈禧入宫后曾居住储秀宫后殿,并在此生下同治皇帝。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大寿时又移居储秀宫,并将后殿定名为丽景轩。

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咸福宫,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咸福宫。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又加修整。

咸福宫为后妃所居,前殿为行礼升座之处,后殿为寝宫,乾隆年间改为皇帝偶尔起居之处。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崩,嘉庆帝住于咸福宫守孝,下令不设床,仅铺白毡、灯草褥,以此宫为苫次,同年十月才移居养心殿。此后咸福宫一度恢复为妃嫔居所,道光帝琳贵人(庄顺皇贵妃)、成贵妃彤贵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皇帝住于咸福宫为道光皇帝守孝,守孝期满后仍经常在此居住。

长春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春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复称长春宫。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后又多次修整。咸丰九年(1859年)拆除长春宫的宫门长春门,并将启祥宫后殿改为穿堂殿,咸丰帝题额曰“体元殿”。长春宫、启祥宫两宫院由此连通。

此宫明代为妃嫔所居,天启年间李成妃曾居此宫。清代为后妃所居,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曾居住长春宫,死后在此停放灵棺。同治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一直在此宫居住。

启祥宫太极殿),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未央宫,因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生于此,故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启祥宫,清代晚期改称太极殿。清代曾多次修葺。

清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慈禧五十寿辰,曾在此演戏达半月之久。明万历年间,乾清、坤宁两宫火灾,神宗朱翊钧曾暂居启祥宫。逊帝溥仪出宫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极殿。

养心殿(未开放)

养心殿位于内廷后三宫的西侧,西六宫的南面。初建于明嘉靖年(16世纪中),一直做为皇帝的便殿。自从清雍正朝开始,这里做为皇帝的主要居所和日常理政之处,遂成清代皇帝实际上的正寝。“养心”意为涵养心性。

养心殿在宫中的位置比较便利,殿内空间布局丰富而功能集中,厅堂、书房、寝室以及分别用来批阅奏折、密谈、休憩、礼佛的小室等一应俱全,比大殿宇更宜于宵衣旰食的君主周旋其间,是清代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更适宜皇帝起居活动的场所。养心殿中最著名的是雍正皇帝的“勤政亲贤”室、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以及东暖阁的晚清垂帘听政处。

御苑花园

紫禁城中共有四座花园:内廷中路的御花园、西路的建福宫花园、外东路的宁寿宫花园和慈宁宫南面的慈宁花园。

最后出去就是神武门,故宫的北门(出口)!

相关文章
  • 友情链接
申请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