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启楼被誉为土楼王,大鱼海棠的取景地,大鱼海棠中“椿”的家,也被称为“神之围楼”,是福建土楼中规模最大的圆形土楼,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土楼之一,2010年4月入选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1981年,被列入中华名胜辞典,同年被列入世界建筑史。
承启楼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崇祯十五年1642年而后依次建造第二,三,四环,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才全面落成。在夯筑外墙时,天气一直很好,工程进展顺利,因此又称为“天助楼”。承启楼共有402开间,最多时居住了800多人。承启楼还有流传比较广的顺口溜,“高四层,内四圈,上上下下400间,圆套圆,圈套圈,历经沧桑数百年,楼中楼,天外天,住上人口近1000,阴阳八卦步其间,天、地、人、楼和为先”。这句当地人耳熟能详的话,是承启楼的生动写照!
福建的土楼数量达到三万多座,从第一座土楼诞生到现在已经有1200多年了,那又是什么人要把房子建成这样的土楼呢?上个世纪60年代初,美国从卫星中发现中国福建的西南部有上千座类似于蘑菇状的核弹发射井,并在之后的20多年美国一再的研究,光照片就拍了上亿张,到了1985年,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派了一个人,到福建来一探究竟,才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核基地,而是普普通通的居民楼。福建的土楼从此名声大噪,闻名世界。
那为什么这里的人要把房子建成这样呢?这就要追溯到西晋南北朝时候,当时中原大乱,很多中原的大家族他们都举家南迁来到福建,福建百分之八十都是山,为了躲避土匪跟野兽,所以他们就将房屋围成一个圈来搭建,自己家族的人一起住在里面,这样就可以共同抵御外部的侵略。在福建几乎每一座土楼都是聚族而居的,这一群人就是我们俗称的客家人。
那么当时没有钢筋,没有混凝土,墙体是怎么建起来的呢?其实当时他们用的这个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三合土。客家人就地取材,在中间夹了很多的木板,用砂石加上红糖,糯米,包括一些竹子,杉木等做成,而且墙体最深的厚度有将近1.5米,可以说福建的土楼,把中国传统的夯土施工技术推向了顶峰。
客家土楼,大多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其中圆形土楼造型更优美,气势更宏伟。承启楼就是圆形楼,土楼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居住跟防御,它的门板非常的厚实,只要将门一关,整座土楼就成了坚不可摧的堡垒,土楼里面自带教育系统,里面的学堂就有20个房间,祠堂是客家人祭祖拜宗,商议族事,举办婚礼的地方。
通过都是木质结构的楼梯步行上二楼,从楼上看,土楼的内部结构看得非常的清楚,目前承启楼是所有土楼当中环数最多的,它的外形直径特别的大有73米,外环的高度是16.4米,每一列垂直向上四层是一户,一楼是他们的厨房,现在很多已经改成店铺了,二楼是放粮食的地方,三四楼就是卧室了。二环有两层,一层是客厅和饭厅,楼上也是卧室。三环只有一层是给孩子们做私塾用的书房。
土楼最中间的就是祠堂,这样里里外外加起来是402个房间,轮着住一年估计都住不完,但是你估计都住不习惯,因为这里隔音不是特别好。土楼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一,二层是没有窗户的,三层以上才会有小小的窗户,这么做主要就是为了防御,从窗户往外看,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外面的情况。
这么紧密的土楼,光照怎么样呢?土楼它是坐北朝南的,太阳东升西落,所以到了中午太阳便可照到天井,光照还是很充足的,尤其是圆楼,太阳基本上可以照到每一个死角,这样就不会潮湿了。承启楼环环相套,大门与厅,厅与侧门都有通道,圈与圈之间有巷道,进入到这里就好像进入到迷宫一样,估计土匪进来都找不到北。
土楼里面人的用水一般都是用井水,不过现在大多也都用自来水,承启楼里面有两口井,一口称为阴井,还有一口称为阳井,平时大家使用的更多是阳井,里面还会养两条鱼,如果说万一有人投毒的话,那么阳井就会关闭,然后把阴井打开。
土楼这么的紧密,住的人又这么的多,怎么解决防火和排水呢?在土楼的三楼四楼凸出来的地方栏杆里面内层2/3是装水的水仓,此外土楼环环都有排水沟,排水沟几百年来都没有堵过,因为它们会在里面养很多的乌龟,乌龟会吃里面的东西,在爬的过程当中就把下水道给疏通了,是不是很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