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沙湾古镇,是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成功创建的第五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宋代,在8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和保留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和独具广府乡土韵味的文化,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广府民间文化中的杰出代表。
沙湾古镇
走在沙湾古镇景区,可以清晰看到古镇发展的历史脉络,“石阶石巷”的古村落格局依旧保存完好,宗祠古屋错落有致,檐椽梁枋巧饰雕琢。
沙湾古建筑
古镇区现存古建筑面积0.7平方公里,有元、明、清、民国初期的古建筑近300座。其中,以北村为核心的古镇中心区保存了大量祠堂、庙宇、牌坊、古民居等明清时代的古建筑,是明清时期岭南特色建筑的集中地。
沙湾古建筑
古镇著名景点有沙湾何氏大宗祠(留耕堂)、广东音乐纪念馆(三稔厅)、何炳林院士纪念馆(衍庆堂)和文峰塔等,将沙湾传统的祠堂文化、宗族文化、建筑文化、农耕文化、民间文艺等展现得淋漓尽致,充分显出沙湾古镇的风采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镬耳屋
镬耳屋是沙湾古镇的岭南建筑特色之一。顾名思义“镬耳屋”就是砌成镬耳状山墙的青砖屋。不但形美,更重要的是具有防火、通风性能好的特点。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蔓延和侵入;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保持屋内空气的流通。民间还有“镬耳屋”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一说。
沙湾镬耳屋
这种镬耳墙呈起伏的弧线,中央高两边低,两边的双耳象征着古代官帽的两耳,有“独占鳌头”之意,只有有功名的村人才能采用这样的建筑形式。
2.蚝壳墙
广东沿海多生蚝,蚝壳大而坚硬,用来砌墙冬暖夏凉。沙湾曾是古海湾,河涌甚多,蚝壳沉积丰富,古人就地取材,用黏土把蚝壳垒砌作为墙体,所以蚝壳建筑遗存不少,宋元时期就有出现,明清时期更是流行。
沙湾蚝壳墙
蚝壳墙外表面不施抹灰,在建造房屋时,蚝壳上拌上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用于加固和黏合,使墙体风干后坚固不倒、遇水不溶。
沙湾蚝壳墙
3.留耕堂
何氏大宗祠,惯称“留耕堂”,始建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是番禺现存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宏大、布局最严谨、造工最精巧、保存最完好的粤中宗祠的经典之作,集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建筑特色于一体,位居番禺清代“四大宗祠”之首,为岭南建筑文化的精华所在,堪称综合性艺术宫殿,是沙湾古镇的标志性建筑。
沙湾留耕堂
4.何炳林院士纪念馆
为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发的幕后功臣,缅怀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专家、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南开大学高分子所创始人何炳林先生,2012年元旦期间,何炳林院士纪念馆在他出生、成长的广东省番禺区沙湾镇开放。在纪念馆里陈列了许多先生用过的实验材料,学生证,实验衣等。
何炳林院士纪念馆
5.广东音乐纪念馆(三稔厅)
三稔厅位于沙湾镇的安宁西街,原本只是沙湾河氏家族的一个祠堂。建于清代中叶,是当年何氏宗祠文化外事活动的中心。清末民初,“何氏三杰”何柳堂、何少霞、何与年在此创作《雨打芭蕉》《赛龙夺锦》《饿马摇玲》等曲目,为享誉世界华人的不朽名曲。沙湾因此成为“广东音乐之乡”。
广东音乐纪念馆——三稔厅
6.玉虚宫
沙湾居民供奉北帝的神庙,传说以明成祖像为原型铸造而成,原为何氏申锡堂,建于明代,修整时融合了清代的建筑风格。里面的香塔是倒挂的,据说可以燃上一个月。
沙湾玉虚宫
7.文峰塔
原名“水绿山青文阁”,俗称“文昌阁”“文峰塔”,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文峰塔曾是古沙湾的制高点,由安宁西街进士里巷进入。该塔六角三层,不但是何族留耕堂的风水建筑,而且塔内供奉了“文魁星”神像,原为乡中读书人和儿童“开冬学”必来叩拜之神。建塔意在昌盛沙湾文风,勉励读书人努力学习,奋发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