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昭君墓 :茫茫草原上一道孤独而坚定的背影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3 08:47:30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郊外的大黑河畔,坐落着一个高达三十余米的土堆。茂盛的青草铺满了它的表面,它高大的身影在茫茫沃野中格外突出,正如它的主人,虽是红尘中一个普通的女子,却在历史上留下了高大的背影。

没错,眼前的这座小山并不是普通的土堆,而是大名鼎鼎的昭君墓

茫茫草原,独留青冢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唐代诗人杜甫一首脍炙人口的《咏怀古迹》将昭君墓带到了我们的视野之中,低沉的曲调给眼前的昭君墓增添了几分伤感。

天空蔚蓝,青草丰满,虽然昭君墓如今已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园,亦是倍受重视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博物院、陈列厅纷纷围绕它展开。可走在陵园里的小路上,看着那座格外显眼的青冢,还是觉得多少有些孤单。

两千年前的一场诀别,早已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道涟漪,如今只留下了重重疑点和许许多多的昭君墓。因为时间久远、争议颇多,昭君墓至今尚无定论。而呼和浩特南郊的昭君墓是根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而来,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名气较高的昭君墓。

两千年的光阴冲散了许多历史的痕迹,也为我们留下了种种疑团。真实的昭君墓在哪里呢?昭君她过得真的那般幽怨吗?这些我们都只能是推测,而确定的只有两千年前那道孤独而坚定的背影。

一曲离歌,一道背影

走在园中,望着眼前矗立的呼韩邪单于与昭君并辔而行的雕像,不禁让人想起两千年前那个人尽皆知、家喻户晓的故事。

也是这样的蓝天,也是这样的阳光,伴着一曲离歌,昭君出塞了。那一年的她可能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们常叹昭君可怜,出塞前的昭君在宫中饱受冷落、时常孤单,而出塞后的她还要经受大漠风沙的洗礼、身在异乡的寂寞。我想不全是这样吧。

出塞对于昭君不是人生定格的终点,而是一个新起点,昭君也会如普通女子一般有着自己的悲欢离合。雕像中的单于望着昭君,两人并辔而行,想来出塞后儿女双全的昭君也会在大漠中有属于自己的温情和幸福。

可惜,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昭君出塞不久,呼韩邪单于去世,而昭君按照当地的习俗就要无奈地接受在中原违背人伦的事,那就是嫁给单于的儿子,而如果一旦单于的儿子再去世,昭君还会被迫再嫁。

几度上书汉朝皇帝,几度诉说思念家乡,而一片赤诚之心得到的却只是汉朝皇帝冷漠的拒绝,这怎能不让人寒心。

后来的昭君在孤独与凄苦中抑郁而终,结束了被人摆布的一生。相传昭君死后,百姓感到十分悲伤,手捧黄土为昭君送终,于是就垒起了这座昭君墓。

昭君墓中的昭君雕像是修美的,也是坚定的,正如这位女子留给我们的背影,是孤独的,可却是高大的。因为千军万马做不到的事,她做到了;无数人做不到的牺牲与奉献、决绝与大义,她都做到了。昭君确实可怜,可却也十分可敬。

青冢常青,永远的和平使者

人们叹昭君,叹她在大漠无从选择的命运;人们敬昭君,敬她自请出塞的决绝与坚毅;人们念昭君,因为她是两族人民和平的使者。

纵然和亲只是权谋之人博弈的工具,而昭君不过是政治家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可客观地看,昭君的出塞不仅抵挡了千军万马,还为边塞人民带来了数十年的和平。

即使两千年过后,很多红尘是非都已渐渐消散,可昭君的身影还是那么清晰,正如我们眼前的昭君墓,大漠无边,秋冬万物凋零,可它却永远铺满青草、保持本色,青冢二字也由此而来。

走出昭君墓,还是能想起那座青冢、那道背影。两千年的岁月已经模糊了昭君的喜怒哀乐,却将昭君勇敢大义的背影沉淀得愈加清晰。两千年的世事沧桑让真实的昭君墓无从得知,可即使这座青冢可能只是昭君的衣冠冢,它依然还是那么高大,让人仰望。

昭君可敬,因为她牺牲了自我却换来一片安宁;青冢常青,因为我们希望和平永存!

相关文章
  • 友情链接
申请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