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有仙岛,岛在虚无缥缈间”。到了唐山湾菩提岛,心中萌发了这句话。咱本是个剃着光头的凡夫俗子,不谙佛法,不懂禅理。佛法博大精深,岂能是我辈所能悟得?但对佛家有着仰视、尊敬。
菩提岛又名石臼坨,十九坨。据《乐亭县志》记载:海岛因为形似石臼,中间凹,四周凸起古称石臼坨。据说,唐王李世民东征时,曾在此驻跸十九日,故而又名“十九坨”。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岛上有千棵菩提树,菩提岛由此得名。
菩提岛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1公里,是一个大海之中千年默默孤独的岛屿。
菩提岛以古、幽、闲、野、秀闻名于世,集大海、古刹、明月、小舟、虾蟹之灵秀,是回归自然,寻找野趣的世外桃源。这里有着清澈的渤海湾,也有着佛学所在。且有潮音寺和朝阳庵遗址等佛家古迹。自古以来,社会名流、文人墨客,常到海上观光揽胜,称石臼坨岛为“孤悬海中的世外桃源”。
关于菩提岛有这样一则美丽传说:东海龙王女儿灵珠时常带灵龟到民间为百姓治病。东海中有专食贝类精髓的霸蛭龙,又称水蛭。霸蛭龙侵袭灵珠,灵珠贝壳盔甲被霸蛭龙击破。灵龟相救呼救。就在霸蛭龙欲吞噬灵珠的一刹那,三圣母展翅相救,诸佛同时降临,神力镇住霸蛭龙。物随象生,鱼变龙化,灵珠的贝壳盔甲一半仰卧幻变成如今的菩提岛,另一半俯卧幻变成龙岛,凤凰身形显于月岛,灵龟永远留身捞鱼尖,霸蛭龙则身形落于祥云岛。
佛家弟子总要觅一处清净之处修为,海上岛屿四面环水,人迹罕至,当然是最佳选择。
岛上有一寺一庵。
潮音寺,是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寺僧法本修建的,他带着徒弟历经44个春秋,呕心沥血修建了这座寺院,于民国22年(1933年)始告完成。寺院建有佛殿三层,前殿三间为“金刚殿”,飞檐拱壁,金碧辉煌。
朝阳庵比潮音寺历史还要悠久。
朝阳庵,又名观音庵,为明朝万历年间临济宗显光上人披荆斩棘始建,其八代传人智元于清仁宗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还没有修葺完善圆寂。其徒第慧辰继承其衣钵,尽其所有,来完成师傅的愿望。直到清道光十八年(1838),重修工程才告竣工。香火鼎盛,传至静安,因年久失修,隐于颓废。清光绪十年(1884年)已经是仅存旧基了。
据《朝阳庵碑记》记载:“乐邑滨于海。其西南五十余里,有坨在海中,其形如臼,故名石臼坨。……坨之中梵宫鼎时,而观音庵为最。住僧智元,余之法兄即慧辰之师也,自幼时落染于此,足不履城,苦志参修。”
想当初智元法师幼年时便在此处落发为僧,他的心中没有喧嚣世界,他的脚步没有到过城中,专心致志参禅,这需要多大的定力,令人钦佩。
如今,重建的朝阳庵化成了弘扬佛法的千年翠绿之地,再次开出洁净佛教之花。
菩提岛上有几个十分明显的佛教建筑,矗立水中的四面菩萨,汉白玉莲花建筑等,冰清玉洁,白莲盛开,佛光普照。佛光阁屋顶描绘了一朵巨大的白莲花,从顶到底,无数白莲花瓣一般的门窗,组成了整个佛光阁。置身其中,当阳光洒进佛光阁中,光影浮动,梵音响起。这些建筑仿佛有着巨大的磁力,到了这里,人们的心思就安静了下来。比起其他海岛上的各种海上娱乐项目,我更喜欢菩提岛上的宁静和禅意。
传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因之,佛教一直视菩提树为圣树。菩提岛有着上千棵菩提树。来这个海岛,一定要坐在菩提树下,闭上眼睛,让海风拂面,听着海浪呢喃,任天地在胸中激荡。
岛上有各种植物260多种,自然植被覆盖率98%以上,有“孤悬于海上的天然动植物园”之美誉。岛上自然环境至今仍呈现着原始的状态,灌木丛生,草木繁茂,原始植被保存完好,菩提树、酸枣王、丝棉木、黄河以北绝无仅有。
植物的种源来自南北两地,与周围陆地的植物种类和自然分布差异很大,这是鸟类在迁徙过程中,把植物的种子带到了岛上,并在这里生根发芽,长成了今天满岛的绿色。
菩提岛还有“八奇之岛”的美誉:荒岛、绿岛、海岛、沙岛、大岛、鸟岛、日月岛、佛家岛。
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岁月静好、时光未老,
孤屿千年,一灯万里。